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不同降水条件下风廓线仪水平风评价
刘建忠, 史辰, 张醇
干旱气象    2020, 38 (03): 518-524.  
摘要268)      PDF(pc) (1382KB)(1374)    收藏
利用北京市观象台2014—2018年风廓线仪资料和同期探空及MICAPS地面资料,对不同降水条件下风廓线仪水平风与探空资料的误差和相关性进行分析,为风廓线仪资料在降水预报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总体上,各高度层风廓线仪的U分量风均比探空资料偏小;有降水时U分量风误差小且相关性好,其在850 hPa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均有较大变化,说明云底对风廓线仪探测U分量风有一定影响。500 hPa以上U、V分量风误差较大。(2)风廓线仪探测的U分量风在降雨和雷阵雨时均比探空资料偏小,且在降雨时误差相对较小,相关性较好;阵雨(雪)时不同高度误差变幅大;雷阵雨时700 hPa平均误差绝对值最大,850 hPa次之,其他降水情况基本是高层误差大于低层。降雪时V分量风比探空资料偏大,且700 hPa高度以下均方根误差比降雨、阵雨(雪)和雷阵雨时小,700 hPa以上则相反;雷阵雨时700 hPa误差大,相关性较差;降雨时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在各高度层变化幅度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雾日期间边界层特性分析
刘建忠, 张 蔷, 杨道侠
J4    2010, 28 (1): 41-48.  
摘要1687)      PDF(pc) (790KB)(2509)    收藏

 用常规观测资料、微波辐射仪和风廓线仪等资料对2007年10月25~27日期间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此次雾天气过程是在大的天气背景下形成的,高低空和地面形势均有利于雾形成和维持; (2)微波辐射仪反演产品可以清楚地看出高低空湿度的配置以及雾维持的机理;(3)进一步分析温湿特点可以看出,地面温度、2 000 m高度下的逆温厚度和最大强度变化与能见度、雾、浓雾、强浓雾之间的转换关系密切;雾出现对应地面降温幅度最大,雾期间有逆温(特别是贴地逆温) ;雾期间地面相对湿度均在83%以上,浓雾在90%以上,强浓雾在97%以上;雾刚生成并没有液态水, 1 h后出现液态水,在天气系统接近前均是100 m高度上液态水含量最大; (4)雾期间边界层内600~700 m高度以下,水平风速比较小,在600 m高度上下水平风速切变很明显; (5)雾过程期间边界层维持微弱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